输卵管积水,输卵管积液怎么治疗
采访对象:杨光福,1949年3月出生,云南昌宁人。
大明槽茶园改造、公社万亩茶园建设,杨善洲同志相当关心,他得知我们周家坡有个人在省农大工作,就督促我们去农大引进了扦插良种云抗10号、云抗14号和技术来种植,引进后他直接来基地在了一个星期,天天参加开挖茶地,另外有好几次他从保山下来,直接就跑到茶地去看种植、改造情况。他对农业科技相当重视。
采访对象:杨清荣,1940年8月生。后来我从部队回到昌宁工作后,在每一个岗位上基本都跟他有接触,对他我还是有很深的印象,也有很深的感情。所以,后来每次接触他一见我就说见到老熟人,就是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就认识采访组:杨善洲同志对水利建设也非常重视,曾对昌宁一个叫钻山洞水库的建设特别关注,您对这件事有什么印象?胡文源:杨善洲确实非常重视农田建设和水利建设,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命脉。但是,这么好的一个品种,我们在推广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大阻力。
他重视农业科技人员,也能够耐心的听农业科技人员的意见和建议。可以说杨善洲同志给出的解决办法,促进了昌宁的水稻品种改良,这个事例,就是杨善洲同志对农民的吃饭问题重视的体现。全市A级旅游景区从2013年的13个增加至99个,居全省第一。
坚决肃清流毒影响,深入开展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促改工作,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。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,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运行,市级审批事项精简超过70%,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超过98.6%,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入围2017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。坚持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深入开展作风革命、效能建设,持续开展赌酒赌博和干部走读等专项整治,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。保山机场、腾冲机场开通航线65条,旅客吞吐量均突破百万人次。
不断完善电网架构、优化能源结构,全市一批500千伏、220千伏骨干输变电项目相继建成。加快建设健康保山,市一院迁址新建投用,县级中心医院全部提质达标,首批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殊荣,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%。
今年以来,经过滚动排查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,持续实施一批补短板提质效项目,脱贫群众收入得到巩固提升。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。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,大力选拔任用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、精准脱贫、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,以及工作实绩突出、群众公认的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。持续强化创新驱动,创新园中园和1+5共建共享模式,打造科技入滇进保山服务平台,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国家三区人才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取得突破性进展,研发投入实现连续增长,全省排名跃升至第6位,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。
这十年,保山生态画卷添彩增色坚持把绿水青山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色,坚决守护好保山的绿水青山、蓝天白云、良田沃土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转型,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。坚决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,成功破获盘踞保山多年的329乔氏家族涉黑组织案等一批重大案件,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,党风政风明显好转,党内政治生态逐步实现由浊转清。树立大抓基层导向,构建目标管理、过程监控、绩效评定、结果运用的四位一体基层党建责任综合体系,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、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主题教育、党史学习教育,持续投入资金夯实基层基础,实现全市村组活动场所和党员教育全覆盖,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,腾冲市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城市,隆阳区被确定为省级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。持续分类分级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,建立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负面清单机制、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和激励关爱制度等,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,担当干事氛围更加浓厚。
2021年,全社会用电量90亿千瓦时,比2012年增长119%。全面推进数字保山建设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。
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全域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,突出边境特色、宜居环境、民族文化、抗战文化、侨乡文化等特色优势,推进十百千万工程、沿边三年行动计划、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扶持发展、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等工作,全市26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为全国、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,腾冲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,全市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,汇聚起团结奋进强大力量。这十年,保山各族人民同心向党坚持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,不断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让各族群众富起来,让乡村美起来,让国旗、党旗飘红在边境一线,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。
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,5G移动用户突破100万户。蔡庆彪 摄全力打好三大流域水系保护修复等8个标志性战役,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连续居全省前列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全省3.56个百分点,保山市、腾冲市、昌宁县分别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,善洲林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。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从2012年的805.39万人次增长至2021年的3041.1万人次。责任编辑:钱秀英 编辑:段绍飞。深入实施强边固防铸魂行动,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,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,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,被评为扫黑除恶斗争先进州市,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取得明显成效,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三年蝉联全省第一,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,维护了边疆稳定安宁。2021年,全市共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138.03亿元,同比增长13.01%。
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在广场上休息。电商交易额增速连续五年达37%以上。
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,保山绿色硅材、光伏产业蓬勃发展,可开发利用太阳能、风能资源达793万千瓦,清洁能源开发全面提速。全市有2A级以上物流企业4户。
按照保护、持续、发展三大功能定位,探索组建综合执法队伍、统筹建设数字化监管平台、建立动植物科学监测体系等措施,打出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,构筑生态盾牌生态底色生态品牌,高黎贡山生态屏障更加牢固。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.4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7.43亿美元。
农业农村饮用水条件全面改善,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达97.8%、自来水普及率达94.9%。以特色农业释放增收后劲,突出保山小粒咖啡、施甸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、腾冲中药材、龙陵石斛、昌宁红茶等特色优势,启用一座保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施甸县被列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,昌宁红茶、龙陵紫皮石斛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,一批产品被评为云南省10大名品。保山市隆阳区 孙亮 摄这十年,保山改革开放涌动新潮坚持解放思想,抢抓发展机遇,持续开展市情大调研、发展大讨论、作风大整顿,向改革要动力、向创新要活力、向开放要潜力,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、省发展战略,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。围绕三年有起色、五年上台阶、八年争优秀目标,大抓教育、狠抓教育、长抓教育,新建学校89所,完成保一中、施甸一中等迁址新建,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。
其中,4A级景区12个,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,腾冲和顺古镇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。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,探索构建四边一化的边境党建新格局,加快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,打造了司莫拉佤族村、黑泥塘傈僳族村等一批独具特色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。
保山工贸园区 孙亮 摄持续扩大开放,探索一线两园(一线是指保山到缅甸曼德勒的大通道,两园是指对内把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、腾冲边合区园中园作为境内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,对外把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、密支那经济开发区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)发展模式,成为全省首个建设境外园区的州市,5个县(市、区)均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,2015年以来,电商年交易额年均增长40%以上,突破百亿元。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措施,在全省首家与高校合作举办印地语、缅语实用人才培训班,与大连理工大学合办在职干部研究生班,引进水利、教育等专家团队进驻保山等,破解人才瓶颈取得实质性突破。
今年高考,保山600分以上比上年增加337人,一本上线率19.64%、二本上线率62.68%,分别比上年提高3.21、12.4个百分点。采取上下交流、选派挂职等方式,让干部到脱贫攻坚、疫情防控、项目建设等一线历练本领。
保山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。旅游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51.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38.5亿元,分别是2012年的3.8倍和6.6倍。持续壮大市场主体,坚持产业链招商、一把手招商、精准招商、以商招商,全市招商引资持续快速增长。全市民营经济户数2.56万户,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2年的160.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45.7亿元,年均增长10.4%。
邱桂芳 摄以全域旅游发动增长引擎,建成高黎贡山茶博园等30多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和30多个高中档温泉项目,腾冲市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,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。全市通车总里程达21292公里,较2012年增加7172公里。
发挥沿边优势,以建设中缅国际大通道为一线,以保山工贸园区、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配套物流项目为多核,以县城物流中心、乡镇快递覆盖结网,以公铁空多式联运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形成,大瑞铁路板桥小永、蒲缥公铁物流园和猴桥国际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实施,冷链物流、智慧物流、跨境物流快速发展,海外仓布点持续推进。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上达丙村民小组村民陈永葵家的麦田里,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大麦。
市域连外、出境的高速公路干线基本建成,实现县县通高速,新增高速公路526公里,是2012年的2.9倍今年以来,经过滚动排查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,持续实施一批补短板提质效项目,脱贫群众收入得到巩固提升。